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沉没千年——“南海一号”神秘面纱要揭开
更新时间:2024-03-29 19:17:33

位于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南海一号”宋代商船,去年被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全部是稀世珍宝。

最近,水下考古队将再次对“南海一号”进行打捞,引起全国考古界的极大关注。文物界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最终出水,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

“南海一号”神秘面纱即将揭开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将于近日再度下海,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海域、中国古代南海丝绸之路上满载稀世“宝物”的宋代商船进行大规模的打捞。

水下考古队此前进行的小规模试掘,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打捞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

木质古船千年不坏

去年3月前后,水下考古队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和发掘。沉船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覆盖。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

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没有侧,而是端坐海底,而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

考古专家表示,“南海一号”的发现,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称一大奇迹,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未曾发现过如此大的千年古船,能保存如此完好的更是闻所未闻。这艘沉船的出现对中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据阳江市文化局局长邹渠泉透露,正在筹建的阳江水下考古博物馆,将建成一个专门保存“南海一号”沉船的巨型玻璃缸,其水质、温度及其他环境都与沉船所在的海底完全一样。博物馆建成后,这艘古船将从海底平移到玻璃缸里,供人们观瞻欣赏。

无价之宝成批出现

当水下考古队员从沉船上凿开一个窗口进入商船时惊呆了:在一个面积仅几平方米的小舱内,他们就捞起了40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都是从福建、江西等地著名窑口出产的高质量精品古瓷器,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产品,造型独特,工艺精美,其中很多都是前所未见,甚至从未有过任何记载的品种及窑口的产品。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跟新的一样,远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比。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其价值不可估量!

专家表示,中国自古就有将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美德,而“南海一号”沉船上的文物都是宋代的出口产品,因此这些瓷器都是当时的上乘之作,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价值非同凡响。一位北京老瓷器鉴定专家一看到这些出水文物就两手发抖,直感叹:“搞了一辈子的瓷器研究,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瓷类珍宝,很多不仅没有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一位福建古瓷器研究专家听说在南海发现了福建古瓷器的消息后,专程赶到阳江参观,他一见到这些文物就惊讶得老泪纵横:这些出产于福建的珍贵古瓷器,他在福建本地仅仅见过一些碎片,“没想到世上还保存这么多,这么完整”!

“来样加工”古已有之

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这艘位于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主航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南海一号”沉船,是一艘国际贸易船。该船可能是从国内某个港口出发,前往中东地区。

考古专家在试挖掘中出水的4000件文物中,看到了一些“洋味”十足的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都是为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考古学家据此估计,该船上的很多商品都是当时国内厂家根据国外市场要求,特别加工制作的。

“南海一号”考古可以初步证明,早在千年之前,“来样加工”这一国际商业合作及贸易形式就在中国出现了。

广东文物价值翻倍

根据首批出水的文物研究鉴定结果可以初步看出,沉船中文物整体价值极高,其中一级文物、高级文物特别多。

阳江市副市长郑尤坚说,在此之前,广东省内最大的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仅有403件,阳江博物馆几十年的文物收藏中也只有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而“南海一号”全部打捞起来后,其中上等级的文物从数量到价值上都将相当于此前全省馆藏文物的总和!

郑尤坚还透露,国家文物单位及广东省、阳江市等各方面已经达成共识,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南海一号”沉船全部出水后,所有文物都将在广东阳江落户,“原地展示,就地保护,整体开发”。“就连此前被拿到北京汇报和鉴定的那2000余件提前出水的文物也会返回到阳江”。这样一来,等沉船完全打捞起来后,广东全省馆藏文物的数量和价值将“顿时”翻倍!

“海上丝绸之路”将露真相

史料记载,从两汉时期甚至更早时期开始,中国中原及沿海地区商贩就把陶瓷、布匹、丝绸可能还有谷种 等商品装船,从广东等地的港口出发,远航到印度,再转运埃及、罗马等地,这就是著名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北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一起,共同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桥梁。但由于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海上丝绸之路”逐步被海浪所湮灭。现代历史界和考古界甚至难以寻找到能证明它确实存在的关键性实物证据,这使得“海上丝绸之路”的真相至今仍是历史考古学研究的神秘领域。

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它还蕴藏着超乎想像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因“南海一号”不仅正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而且它的“藏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异常丰富和可贵,给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本。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联的一段历史空白。与近代中国的两次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甲骨”、“敦煌”带来甲骨学、敦煌学的产生一样,“南海一号”也很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有专家说:“这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水下考古获取的资料为主要对象,整合各分支学科的结果。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南海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当时乃至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形成的作用与影响等。”

古船主人仍然是谜

这艘千年前的大型越洋商船,它的主人是谁?驾驶它的船员在漫长的海上旅行中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这些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水下考古队员在此前进行的海底探测和发掘中,先后发现了风格独特的金腰带和金手镯,可能都是外国商人佩戴的饰品。这不仅可以初步断定该船是艘国际贸易商船,也可以估计在船上有部分外国人随行。

考古工作者还打捞出一些当时船上人的生活用品,包括一只因生锈而膨胀了的铁锅,锅中还保存有一块猪骨头,应当是船上人残留下来的食物。据了解,在此前勘测发掘中,尚未找到船上人的尸体或遗骸。有关商船沉没的原因,船上人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还需进一步发掘才有可能了解。

全面打捞正在启动

据阳江市副市长郑尤坚介绍,水下考古队将于近日开始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进一步的打捞、发掘工作,此次打捞仍以局部打捞为主。至于整船出水,由于考虑到技术及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因素,近期可能还无法实现。阳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文荣等也表示,由于船体较大以及受资金、技术等方面限制,而且由于阳江水下考古博物馆尚未动工建设,沉船出水后的保护仍是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沉船暂时仍无法整体出水,只能采取局部打捞的办法。

邹渠泉透露,广东省已专门拨出200万元经费,进行整船打捞方案的研究工作,力争让沉船完整无损地出水。水下考古队及文物管理部门这次仍采取边打捞、边研究的办法,争取能找到最佳的船体打捞及保护方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完整保护,完整打捞”。

据了解,有人曾经提出分割打捞的办法,即将整条木船锯成数块,分别打捞出水,然后重新拼拢起来。如果采用这一方案,将很容易克服资金和技术上的难题,整船出水的日期就能大大提前,但文物管理部门考虑到分割船体势必对文物造成很大损害,因此否决了这一方法。

邹渠泉认为,无论用什么方法,沉船整体出水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毕竟保护文物安全才是第一要务”。

海底作业艰难异常

相对于陆上考古而言,水下考古更加艰难,它必须面临气象条件、海流速度、水文条件、潜水技术等多种限制,具有更大的艰巨性和挑战性。

“南海一号”沉船位于水下20米的深处,工作环境为3.2个~3.5个大气压,其艰难程度超乎常人想像。“南海一号”沉船的勘测发掘条件更为恶劣,沉船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盖着,考古队员必须扒开厚厚的淤泥和附着在沉船上的凝结物,才可能接近船体,这给每次只能在水下停留20多分钟的潜水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据熟悉沉船所在海域的人说,那片海的海面看似平静,其实水下水流湍急,潜水非常危险,而且海蜇很多,随时会蜇咬在这里出没的潜水员。接受采访的当地渔民对记者说:“那片海肯定有问题,没问题的话为什么船会在那里沉?”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危险之地,仍不能阻挡考古专家的水下事业。据了解,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考古学家张威,广东省考古所的专家张松以及阳江博物馆馆长张万星等人,既是考古、鉴定专家,也作为潜水员和打捞工人,下水一点一点摸索探测,一件一件打捞文物。

他们以及广东省考古所副所长李岩等人,都长期坚持在阳江水下考古第一线,从未有半点儿懈怠。阳江市文化局领导说:“他们一年中多半都是在阳江的海边度过的,除了下水勘测打捞外,就是为施工做准备。”

中国考古界的众多专家也都为“南海一号”考古工程倾注了心血。据邹渠泉介绍,从去年3月起,就有数百位考古专家先后从国内各地奔赴阳江,鉴定已打捞起来的文物,为水下考古基地及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考古界人士说,一次考古活动的一个环节就能引起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们的集体关注,这也是一个奇迹。

南海沉船还有很多

广东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2000多年来的海上贸易长盛不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或必经之地,不仅沿岸有相关的文化遗存,海底的文物资源更是丰富。据史料记载,中国鸦片战争以前有明确记载的沉船事件就有100多宗,沉船不计其数。在曾作为“南海一号”考古基地的阳东县东评镇的渔村,当地渔民说,他们所知道的沉船绝不止“南海一号”一艘,当地有很多关于沉船的故事和传说。大澳村一位渔民说,大澳村古时就是一个大海港,也是海上国际贸易的中转地,很多海盗、商贩在这里交易。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海难,死去的人不计其数,现在村后的山坡上还有一个“万人坑”,“你说这里沉船能不多”?

随着近年许多文物和古船不断被发现,广东沿海早已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黄金海岸”。此外,广东的潜水、救捞技术和海洋研究实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方面的人才曾参与过几乎全国所有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专家估计,随着“南海一号”最终浮出水面,水下考古将在国内兴起,而广东将无可争议地成为水下考古的中心。

字典搜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下一篇 : 搬迁日
字典搜网(zidianso.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搜网 zidianso.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3084号-2